之前莫杰斯
電池測試系統的小編也和大家說過,因為正極材料廣為熟知的有磷酸鐵鋰、鈷酸鋰、錳酸鋰、三元材料等,其中,鈷的主要產地在剛果,但剛果地區政局動蕩不安,且當地保護政策限制鈷礦石出口,因此鈷的市場價格較高。為了擺脫鈷礦對正極材料行業的負面影響,業內對正極材料的研究開始向低鈷甚至是無鈷方向發展。
于是811電池便應運而生,所謂高鎳811電池其實是指三元鋰電池中正極材料的鎳鈷錳比例為8:1:1,其中鎳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8成。用811的電池正極材料配方中,鈷含量不到10%,這類電池未來兩、三年內可能會大規模應用。
但事實上,高鎳三元這條路線并不好走。高鎳體系在降本提質的同時,還意味著更高的化學活性以及更為苛刻的工藝環境。這不僅對電池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整個供應鏈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因為高鎳正極必須搭配技術壁壘極高的硅碳負極、陶瓷隔膜以及高電壓電解液等配套材料才能充分發揮高能量密度的優勢。
據悉,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在高鎳811的導入明顯提速。然而,這其中又面臨了不少的問題,雖然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甚至包括粘結劑在內的整個鋰電供應鏈都在向高鎳三元發起沖鋒,并頻頻傳來捷報。不過國內設備依然還是短板,當前國內NCM811/NCA產線核心設備以進口為主。
但當技術、工藝和原料來源都處于領先地位的韓系企業在NCM811上處處碰壁的時候,國內電池企業選擇跳過622直接量產811的做法是否過于冒進,要知道動力電池是一個講究綜合性能的產品,一味的追求能力密度在短期內帶來的高收益,必然會在長期的競爭中被市場淘汰。
此外,固然2018年被稱為高鎳三元量產元年,但即便量產也不代表應用,保質保量的高效率量產才是商業化基礎,至少目前除了特斯拉還沒有任何一款暢銷車型搭載高鎳三元電池。所以811電池的發展道路并不明朗化,未來會如何還有待觀察商榷。